2013年6月26日星期三

科技拥抱设计:体验设计如何创新?【转】



因为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既然错过了Win8开发者会议和Intel移动开发者会议,那么这个周六的沙龙再错过就说不过去了,毕竟我觉得移动才是未来啊。

所以,特此转发之。

6月22日Go Mobile系列沙龙来到杭州,以“交互设计”为主题,邀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交互设计工作室负责人兼柠檬岛互动设计顾问创始人 彦风、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兼独立设计咨询机构"因为设计"创始人 吴卓浩、前三星研究院用户体验部负责人 林敏、Ark Design联合创始人 张文新、欧朋浏览器产品总监 冯嘉彬、DailyCost开发者兼设计师 梁国鹏,针对体验设计的应用、穿戴设备的交互设计、产品原型设计等话题,与现场的开发者、设计师进行了分享与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我居然在看手机……

主持人 中央美术学院交互设计工作室负责人兼柠檬岛互动设计顾问创始人 彦风


前三星研究院用户体验部负责人 林敏:从智能到自然——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

林敏以Google Glass为切入点,分享了自己对可穿戴设备的交互设计的思考。

Google Glass的设计思想可以总结为三点:

  1. 通过可穿戴设备解放双手。
  2. 保持注视。作为眼镜设备来讲,由于是可穿戴是设备,可以保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对外部世界的注视。现在我们在使用一些产品时,都需要在屏幕和外在世界间切换视线,比如手机,而可穿戴设备则不同。
  3. 融入生活。作为消费产品,它必须融入生活,它不仅仅是用来展示技术的产物而已。

前三星研究院用户体验部负责人 林敏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体验”的时代,这要感谢苹果,使得消费大众开始关注“体验”。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后,技术上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今天的市场竞争从技术的竞争转向体验的竞争。因为大家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都是基于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内核来开发产品,根据对产品理解的不同,在其技术基础上包装出差异化的体验。今天企业已经从纯技术的竞争跨入“体验”竞争的时代。这个跨越式依靠科技的支撑,科技拥抱体验。

对于穿戴式设备来说重要的问题是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一种体验?虽然它是由技术驱动的产品,但是回到体验的角度来讲,我们需要知道说我们要的是什么?是更多的信息,还是要更专注的,更针对个人需求的个性化信息?这是我们要考虑的。

其实我们会越来越意识到现在的趋势,不仅仅要求设备智能化,从体验的角度将,设备应该更加自然化,真正融入生活。以三星为例,通过手机看书比较耗电,所以通常情况下,为了省电,会每过一段时间自动关闭屏幕。为了让这个过程有更好的体验,我们做了一点改变。在屏幕即将关闭时,让手机通过摄像头检测用户是否正在浏览。在该功能背后的思考和技术实现都是隐性的,用户虽然对这个功能几乎察觉不到,但你的体验已经发生了改变。

可穿戴设备如果做到如下三点,才是好设计:可交织、可交互、可交流。可交织即一定要能够融入你的生活和环境,所以一定要显得不突兀,不会特别吸引眼球,它可以变成是你的生活、周边的一部分,这是对工业设计的挑战。在交互方面,语音交互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必须依赖多通道。另外,我们使用这些设备不只是为了搜集数据,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帮助我们与产品或周围的人产生更好的交流。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穿戴设备的另一面。穿戴设备的体验不成熟,一方面是续航问题,另一方面是对语音交互的过渡依赖。


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 吴卓浩:体验设计能为产品做什么?

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产品的想法从何而来呢?在思考过程中,创新工场会提出一下三方面的问题:
  1. 你的产品能满足用户何种核心需求?没有你的产品时用户如何解决该需求?
  2. 你的产品目标人群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些人?打算采用什么推广方式获得早期用户?
  3. 你的产品规划是怎样的?

创新工场用户体验总监兼独立设计咨询机构"因为设计"创始人 吴卓浩

用户可能不知道开发者对产品的定义,但它们知道产品能解决他们面对的哪种问题。用户可能不知道产品背后的技术、产品的硬件配置,但他们知道使用的感受。用户可能被一时的宣传、酷炫的产品形态吸引,但它们只会坚持使用真正带来价值的产品。

在定位产品目标人群时,需要将用户群及用户个体进一步细分化。精准的划分找到目标用户,先聚集少量重视的核心用户,再向更大的范围拓展。同时,也要分清什么是用户需求的表象,什么事用户需求的本质,才能真正满足用户。

吴卓浩推崇的是由整个团队共同完成对产品的创新、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而不是靠专职的专家来完成。原因很简单,平时做产品开发过程中,如果不能把整个公司的各环节人员全变成以创造最佳用户体验为目标,那么在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最后得到的产品体验一定不好。

在工作中,体验设计是用来设计产品的,但同时也是用来设计工作方法的,怎么样能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的方法、流程,推动好的工作方式,比提出解决方案更重要。

在设计产品时,有几个方法比较有效。首先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流程分析法,通过它我们可以有效的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产品细节。还有就是让团队通过白板进行高效的设计和协作,可以快速尝试和统一团队的想法。另外,通过原型测试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降低产品开发风险。

另外,吴卓浩认为,我们要善用新的设计方法,比如基于数据的设计,将产品数据叠加到流程分析图中。或者和用户一起做设计,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社交网络,在用户享受产品带来的便利与发现不便过程中,帮助团队提升产品。


Ark Design创新顾问/联合创始人 张文新:智能的未来

张文新从求学北京的工程硕士,到西门子的国际业务和商业策略总监,后踏入创新咨询行业,任职青蛙设计亚太业务总监成功开拓亚洲市场,现创建Ark Design。多年的技术、商业、设计工作经验,让他对设计体验有独到的见解

张文新以多个智能设备为话题,讲述了不同设备给用户带来的交互体验。张文新认为,智能家居会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可通过手机连接家中的所有设备,然后家居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反应,比如进入家门自动点亮灯。而第三阶段就是周围的设备可以预判用户行为,提前做出对应的举动。

Ark Design创新顾问/联合创始人 张文新

DailyCost设计师兼开发者 梁国鹏:DailyCost产品设计背后的“简单”思考

去年3月,身为设计师的梁国鹏开始开发记账应用DailyCost,这款HTML5应用于去年9月上线,现在支持12国语言,曾栖身App Store财务类应用榜首。做DailyCost主要的原因是梁国鹏希望为自己做一个简单易用的记帐应用,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项目可以学习到开发、运营、推广等更多知识。

DailyCost设计师兼开发者 梁国鹏

与很多传统的设计比较像,开发DailyCost的过程是先有交互设计、视觉设计方案,再考虑前端的开发。在开发的环节其实很多的东西都是现学,当时HTML5是很新的语言,开发时特别纠结的问题就是在手机上性能优化。

怎么样一个人搞定从产品设计到开发、推广、客服等各环节?“设计其实不仅是应用技巧,而是一种思考方式”很多时候不能只想你是一个设计师,应该想如何把产品做好,设计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你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就要用设计的思维考虑。不仅仅要考虑如何解决具体问题,可能要看更宏观更远的一些东西。



梁国鹏将DailyCost的开发经验总结为三点。首先是突破,你第一要突破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能想自己是一个设计师还是一个开发者,你要去往一个做好产品的方向去做的话,其实有很多的需要做的地方,比如说怎么样去做一个好的客服,怎么样做一个好的推广营销。现在App Store中同类应用非常多,如何找到市场的突破口是值得思考的。第二是聚焦。在不同阶段,理清当前的问题,合理安排优先级,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做一个精品应用上。第三是借力。用户群体的智慧是强大的,借助他们的力量获取更多人的声音,从中筛选出产品的下一个着力点。当用户的反馈得到满足后,他将成为你下一个推广宣传渠道。DailyCost目前支持12国语言,其翻译工作都是网友协助完成的。开始时,DailyCost的多语言工作是开放的,会邀请一些对产品感兴趣的积极用户参与翻译工作。


欧朋浏览器产品总监 冯嘉彬:原型驱动的设计方法

冯嘉彬分享了他们如何组织产品开发工作。分为三个比较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之为负二阶段,寻找问题和机会,负一阶段是迭代,最后一个阶段正式着手开发。新版的欧朋浏览器8.0加入了搜索功能,在最初阶段他们会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发散出各种想法。在整个发散过程里,会尝试着去对用户整个使用过程进行建模,对用户的每一次操作进行分析。其好处是,第一能够帮助你建立起对整个事情的理解,第二有了更大的视角之后,才知道什么应该先做,什么是最重要的。

欧朋浏览器产品总监 冯嘉彬

在找到用户习惯和需求之后,进入第二阶段,筛选出最好的设计方案。首先要尽快做出最小化的原型,并且实现快速迭代。随后他们会做出两种原型,一种是设计师原型,一种是工程师原型。在工程师做原型时会给设计师们暴露产品内在的工作原理,这点其实非常重要。

在找到好的设计后,进入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设计师会干什么呢?首先虽然在负一阶段的视觉设计基本成熟,但仍有可改进的细节,这个阶段视觉设计师可以并行的去继续改进设计。同时在上一个阶段的工程师进行开发,接着实现上一阶段制作的原型,把原型做成成品,一旦有可以使用的Demo后,会第一时间通知工作组的设计师试用。除了试用之外,设计师需要重新的审视一次我们的设计是否是对的,同时这个过程里面还会有很多的微调。

通过原型驱动的方式,团队可以并行推进交互、视觉、开发等工作,并将成果汇集到原型中,这样每天可以看到原型的改进。工程师的参与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因为理解内在原理,理解产品是如何工作的,对于做出正确的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开发工程师这个时候非常必要。同时,拿到原型之后立刻对效果进行统计,这非常关键,它可以尽早帮你判断出设计的模式跟用户的思维模式是否吻合,或区别在哪,这是节省后期开发时间的有效手段。

圆桌讨论环节
贴出原帖地址是一种美德:http://www.csdn.net/article/2013-06-25/2815987-Go-Mobile-interactive-design
PS:最后还有抽奖,我没有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猛烈的点击吧,少年!